共读主题:《卓越密码—如何成为专家》第一章、第五章
时间:2021年7月19日 星期一
导读者:郝晓东
主持人:邱常培
摘要:7月19日,这是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的第五天。美好总是那样太匆匆,五天30小时如白驹过隙,当我们静下心来、回首而望,你总能看到如此多的优秀者围绕在你的身旁;你总能感受到导读者郝晓东老师那专业深邃的解读,一次次击中你的心海;还有那些优秀的领读者用声音表达着对文字真切的体验;你总能看到正在悄悄发生变化着的你,离自己越来越近。我们摈弃喧嚣,专注书籍,如此强大的力量来自对未来的筹划。结束了哲学书籍《非理性的人》的共读,今天我们走进了《卓越密码—如何成为专家》。相对于哲学书籍,这种畅销书籍在思的同时,更能引起大家的共鸣。基于此,共读方式也做了一些调整,让大家尽可能的都投入进来,提高参与度。今天上午的共读从三十八幼的老师带领大家的游戏热身活动开始了,而后是王小龙老师对罗大佑歌曲《你的样子》的精彩演绎,美妙的歌声萦绕耳旁,共读者的阵阵掌声烘托出了轻松欢快的学习气氛。由于改变了共读方式,导读者郝晓东为了本次共读能够在润泽的气氛中推进,先对“对话”做了如下五个方面的辨析和说明。一、传统课堂的本质是听权威来说,共读的本质是大家的言说,言说就是对话。听权威说的心理理论是行为主义的,而共读对话是建构主义的,需要同化、顺应,然后进入新的平衡状态。二、对话就是回应,真理就是对话,对话旨在求真,这需要向内改变自己。三、对话不同于谈判、协商、争论、发言,对话是思与诗的结合。四、共读就是一个求真共同体,在求真共同体内对话,就需要言说者悬置个人的思维假定,用空杯心态面对他人的言说。五、佐藤学教授在《静悄悄的革命》中说聆听比言说更重要,对话是一种被动的能动性。只有清楚了“对话”的本质和意义,才能够保证对话真正发生,才能够在知识权威的导读中,靠近伟大事物,去领略伟大事物的魅力。上午的共读主题是第一章《专家》中《真正的专家什么样》《成为专家的关键》《厉害要让人知道》三部分内容。(一)领读者领读结束,导读人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,并结合具体事例做了详尽分析。第一性原理是事物唯一的源头,是抽象的,而且比因果律更高级。这个理论告诉我们,看透事物的本质,要把事物分解成最基本的组成,从源头解决问题。它是相对于比较思维而言的,比较思维停留在个人的经验比较,不会深入到事物本质。褚时健种植橙子的过程中对相关问题的反思,就采用了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式。陈述性知识即概念;流程性知识是对实现概念的步骤分解,也叫程序性知识;情境性知识是在不同的情境中对流程性知识的灵活应用,情境性知识又叫策略性知识,是对元认知的认知。概念化思维的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。从问是什么开始,从对概念的理清到本质问题的思考过程。知识质量就是成体系化的存在,而成体系化的存在就是同时拥有陈述性知识、流程性知识、情境性知识,即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。如:《教师阅读地图》中对教师合宜的知识结构的界定是一个人拥有50%的本体性知识,30%的专业知识,20%的人类文化知识。这个比例只是一个参照,没有严格的界限,目的是追求合理为宜。角度不同于立场,角度只是观察事物时所选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,对于知识而言,一个人的立场就是知之而知之,不知为不知,要在真理的语境中表达个人的言说。立场是需要以品格作支撑的。1.真正的专家是能够体系化的创新,创造新的理论,这些理论能够解释大部分的现象,并可以开宗立派。2.对知识工作的人才的分类依据:知识工作人才不仅仅依靠直觉工作,他们也需要严格的推理与分析;专家不仅要做那些已经有明确路径和步骤的工作,更要做那些新的、没有明确方法的工作。大部分人穷其一生,只走到了胜任期。由于欠缺进一步提升的动力和机会,所以在工作上他们以完成任务和要求为己任,很少考虑进一步地提升和发展。或者虽然有想法,但很少有机会真正去实施。接下来,一起共读了专家的6个鲜明特征,这6大特征包括:自己的领域、海量的知识、概念化思维、框架思维、好奇心、谦逊、自己的立场等方面。3.有机会解决问题,尤其是复杂困难的问题,并且做完后,还能够总结、提炼。方向和目标就是自己努力的动力之一,很多时候没有目标的原因是一个人拥有太多的目标,以至于茫然。在确定目标和方向的过程中,可以将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可以操作的步骤,其实,将手头上或简单或困难的工作做好,就是你的方向和目标。影响动力的因素有很多,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点:兴趣、追求完美、使命和责任、坚毅、将大梦想拆成小目标、规律和习惯。其实,我们这个时代缺的不是知识和大道理,而是观念的转变和躬身实践的行动力。1.你的厉害要通过你的作品来证明,在很多领域,仅仅凭借一张文凭或者荣誉证书已经无法证明你的实际工作能力,你的能力在打动别人的作品里。2.做好当下的工作,做到领先于你周围的人,你的厉害自然显现。3.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人,让人们认可你。5.去主动呈现自己,对于当今宣传渠道纷繁复杂的时代,让伯乐发现已经成为一种历史,要用你的品牌去赢得伯乐的发现和认可和更多的机遇和平台。上午共读的后半部分时间段里,为了让共读共同体的作用发挥出来,让大家能够将书籍内容和个人经验结合起来。现场随机确定了部分共读者结合自身的阅读感受大胆言说,这些人有来自山东校长团队的成员,有来自武侯区教育局新教育实验推进的负责人,有来自内蒙古、郑州、山西忻州以及38幼的共读者,还有非新网师学习的共读学员。这些来自不同地方、不同学校甚至不同工作岗位的共读者,或激情昂扬,或声情并茂,或冷静理性,对自己的阅读感受都做了非常精彩的表述。下午两点半,川大附中的报告厅内歌声飘扬,这是由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的陈老师给我们的开场白——《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》。歌声结束,导读人郝晓东从人如何诗意地栖居的立场,给大家分析了艺术在个人生活和学生教育中的重要性,提出我们要既“思”又“诗”的去工作和生活,进而水到渠成的带领大家进入思的共读状态中。我们生活在这个普通人已经终结的时代,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,让人们清醒的认识到:原来按部就班的工作状态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节奏,原来固若金汤的体制生活也在受到巨大的威胁,实质上是威胁到人们的存在状态,一个人从新手到专家的成长过程就是为自己的人生寻找意义的过程。但是水平最高的人也许并不是最有影响力的人,原因就在于没有把个人的水平转化成自己的品牌。所谓的品牌就是可以用来形成影响力的水平的显现。知识大爆炸的时代,人们的工作越来越细化,任何一个领域都有无限的发展可能,同样也具有无限的非发展可能性。那么面对这样的困境,就要转变观念,不能再停留在让伯乐发现人才的被动状态中,姜太公钓鱼的历史不可能再上演。要清楚的认识到,现在更需要的是带着自己的作品,形成自己的品牌,去主动地展示,当今社会现实中,努力创造自己安身立命的个人品牌至关重要。那么,如何让自己成为千里马,郝晓东导读者根据大家的阅读体会,结合具体的教育实际,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。一、教师品牌的形成需要借助于写作来完成。当今各种网络媒体非常发达,很多时候,外界就是通过教师形成的文字材料得以认识教师。二、说话和写作的关系。说话的本质是观点的清晰表达和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。写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化的训练层面,要恰如其分的表达。尤其是对学生的写作指导,我们通常所说的好词好句都站不住脚,唯有恰如其分、契合语境,能够准确表达所思所想的词语和句子才是真正的好词好句。三、为什么有些教师天天写作,水平却不高?原因是自己写作的实质性内容不多,所表达出来的观点或者思想没有深度;所写内容不新颖,多是老生常谈;文章的逻辑表达不清晰,甚至有冲突。如何破解这些难题呢?写作前首先要做好资料的收集,其次要注意自己文章的理论支撑,要通过历史学的内容,让文章有深度;通过哲学的内容,让文章有高度。四、如何提升文本解读能力?郝老师给出的建议是要读一流的书籍,一流的书籍来源于一流的人;如同作诗,功夫在诗外,要有广泛的涉猎,作为教师的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类书籍的阅读上,要通过其他领域的书籍的阅读,来为文本分析提供养料。五、最重要的不是方法,更重要的是要引起高度重视。许多优秀的网师人,水平都很高,但不注意平时的写作,故而没有自己的作品,也就形不成自己的品牌。那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和天长日久的训练,也就是要真正操心起自己写作的世界,才能诞生自己的作品,进而形成个人品牌。六、除了以上建议,郝老师还给各位共读老师推荐了两本值得一读的书籍《交际语境写作》和《金字塔原理》。这是一本适合所有知识管理工作的人去阅读的书籍,它把概念性知识转化成了程序性知识,然后利用各种情境来验证这些知识的可行性,从而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情境性知识,同时也给我们的观念带来强烈冲击。我们在借鉴其中的一些方法或者理念的同时,也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。一、品质意识。在形成自己作品进而打造个人品牌的同时,要注意作品的品质,我们不能无谓的制造文化垃圾。孔子述而不作的道德示范,为我们理解和践行这本书籍的内容提供了道德参照。二、行动意识。任何优质的作品大多都来自实践,特别像教师这一职业,如果仅仅停留在不做而又言说的情况下去写作,那只能是一堆谎话。纵然这样作品业已形成,也只能是昙花一现,经不起推敲。唯有以日以年的不懈行动和日积月累的坚持阅读,把自己真真实实的行动进行反思、总结,提取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,才能形成高品质的作品,这样形成的品牌才有真正的影响力。欢迎扫码关注新网师视频号↓↓↓
投稿邮箱:xinwangshiwxgzh@163.com